發表文章

【樂甜媽咪推薦】小學生的神隊友:怡寶成長型護脊書包|FIT調整型護脊書包

圖片
人要衣裝,小學生龐大的課本要有好的書包裝! 對小學生來說,每日上學的必備品,最重要的就是書包! 不論鉛筆盒再怎麼好用漂亮、水壺再怎麼輕巧保溫, 揹到不合身又傷脊椎的書包,日子久了肩膀持續受到壓迫、腰椎也酸, 對孩子們來說就是個沉重的負擔。 - 樂樂甜甜原先揹的也是護脊書包,容量也大, 但美中不足的是束口袋式的開口,讓他們很容易因為開合書包的過程卡到束帶的繩結, 尤其甜甜非常急性子,常常發現她對著書包的束帶惱怒 XD 。 加上書包裡的空間較深,隔層不多,東西放在同一個空間的結果, 就是容易囤積一些莫名的角落生物而沒發現 , ( 像是紙屑啊 … 糖果紙啊 … 迴紋針啊 … 髮夾啊 …. 之類的 ) 最讓我擔心的,是我發現姊妹倆出現輕微駝背的傾向, 可能書包的負重,加上護脊效果不夠顯著,才會出現揹負的姿勢負擔。 - 今年年初,好開心終於讓我找到她們喜歡而且好看、好揹、耐揹的 怡寶護脊書包 ! - ● 關於怡寶【 實體店櫃 : https://btu.tw/uiFCY   】 「 impact 怡寶」是新加坡品牌,首創依照學童成長階段 分齡的背負設計 , 具有「 新加坡專業脊椎醫療協會 」及「 新加坡物理治療協會 」的專業認證。 小學生的骨骼還在發育階段,肩膀負重以及脊椎受力狀況都會影響成長, 書包具有 減壓功能 太重要了!!! 怡寶護脊書包揹起來感覺輕、可以完整貼合背部以及脊椎曲線, 同時運用 可調式緩震安全胸扣帶 、 高彈力寬版舒壓背帶 等設計, 均勻分散揹負的施力,讓孩子揹起書包輕鬆無負擔。        怡寶書包不僅 夾層多 ,衛生用品、水壺、書本、雨衣、雜物等 有各別放置的空間 , 跟隨小孩身高成長逐步調整 的貼心設計,讓我可以安心的讓他們使用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★甜甜目前一年級,身高 130 公分,她揹的是 成長型護脊書包|紮染風 - 粉紅款          書包傳送門: https://btu.tw/9vmmD   –背墊採用 3D 挺胸背負系統 :自然挺胸不駝背,符合成長中孩子的身體曲線。   –同時 防潑水、多隔層收納設計 : 90 度大開口 拿取課本和文具都很方便。   –主袋內有 鬆緊帶內格 設計:可以 穩定重心讓書本不晃動

如何引導孩子面對負向情緒

每到長假或是年節,帶著孩子回老家、或是跟親朋好友一起出遊, 孩子的成長狀況總會成為長輩或親戚們放大關心的話題。 常聽到的話題例如: 「怎麼還沒戒尿布?這麼大了不要包尿布了!羞羞臉」 「讀幼稚園了沒?怎麼還沒去?」 「怎麼這麼瘦?媽媽都沒給妳吃飯吼?!」(一秒惹怒媽媽的對話😑) _ 而孩子們玩在一起難免會發生搶奪玩具等爭執, 或是遇到孩子歡歡鬧脾氣的狀況,這時候可能會出現幾種來自長輩的聲音⋯ 「不可以調皮喔!不然媽媽會打打喔!」 「不聽話的話警察會來抓你喔!」 「不可以跟XX搶玩具,妳是哥哥/姊姊,要懂得分享啊!」 「你怎麼這麼皮,媽媽都沒有在教嗎?!」 _ 進一步開始會出現特別關心的經驗談: 「孩子不聽話要處罰才會乖啦!」 「媽媽要兇一點,小孩才會怕啦!」 _ 這些「關心」,我相信出發點並不是壞的,但是,真正了解孩子的,是每天照顧孩子、與孩子朝夕相處的爸爸媽媽。只有孩子的父母才真正 知道如何處理自己孩子的問題 ,因為 孩子的個性和脾氣只有爸媽們最懂 。 _ 每個孩子有不同的天生氣質,像我大女兒從小就是溫和能溝通的孩子,但小女兒在學步兒的階段經歷了所謂的"兩歲惡魔期",情緒起伏波動大,什麼都要跟姊姊一樣,一有不順心的狀況,情緒反應會很明顯,也甚至會出現肢體攻擊行為。我花了好一段時間引導她學習怎麼應對自己負面的情緒,直到最近我發現了她的成長,更加堅定我的堅持是對的。 _ 我的引導歷程大致如下: 1.鞏固孩子的安全感 孩子出現負向行為,原因其實很簡單,特別是學齡前的孩子。 以佛洛伊德的心理分析論點, 幼兒的攻擊行為是出自於本能需求未能滿足; 發展心理學家艾瑞克森(Erikson)也提到發展危機的論點, 每個年齡層的孩子有不同的發展任務,會出現不同的發展危機 ,父母親的陪伴是非常重要的。 讓孩子知道, 無論如何爸爸媽媽都會愛她 ,雖然我們相對嚴肅了,但愛她的心都是存在的。我小女兒甜甜在發現自己調皮搗蛋做出不當行為的時候,會建立起一份防備心,這時候如果我嚴厲糾正,其實會讓她更加反抗。於是我往往選擇擁抱她,告訴她媽媽看到她需要陪伴和幫助,而我會陪著她。 通常 釋 出第一步的愛,孩子的情緒就能有第一層的緩和 。 _ 2.明確釐清孩子的情緒 四歲前的孩子,其實對於情緒感受懵懵懂懂,孩子其實是很直覺的,無法立刻

【接納自己的情緒,才能學會情緒調節】

常常聽到孩子們的情緒管理很重要,但對於孩子們的情緒引導,我們卻很少進一步思考。 孩子因為玩具被搶走、因為想睡覺、因為各種讓孩子感到不舒服的事, 第一直覺反應通常是哭,因為這是最直接能夠抒發的方式。   大人面對孩子們哭,往往第一句回應是「 不要哭 」,我自己過去也是。   靜下心來想,為什麼成人總是擅長要孩子壓抑自己的情緒? 成人受了委屈或感覺難過的時候會有抒發情緒的方式,會哭、會不開心;孩子也一樣,也需要一個出口,更何況他們還只是語言發展尚未成熟的孩子。   孩子們哭鬧,第一時間需要的, 不是大人費盡心思卻摸不到痛處的安撫(例如: 你不哭,我買糖果給你。 ), 更不是情緒勒索式的嚇阻 (例如: 妳再哭我就叫警察抓妳! 或是 妳再哭我就要處罰妳! ) , 而是「 同理 」。   成人對孩子的「同理」並不代表妥協或溺愛, 而是我們能夠理解孩子之所以哭,是因為他心裏 有需求無法被滿足 的失落感受 ,我們理解孩子有難過或者氣憤的情緒卻一時無法用言語表達出自己,於是透過哭的方式,展現出自己的軟弱和無助。孩子的哭鬧並不是出於故意,而是因為這是最自然而然的表現方式罷了。 成人面對這個當下,應該 以愛出發 ,給孩子時間和機會,讓他們 感受 並且 了解 (或者說"釐清")自己的情緒表現, 允許自己擁有情緒的起伏 。成人進一步透過"理性"去幫助孩子找到可以解決問題的方法,一起討論可以怎麼做選擇。   學齡前( 6 歲之前) 的孩子,情緒管理的能力有大部分因素是來自於家庭教育,特別是父母對於自己負面情緒的處理,以及因應孩子負面情緒的回饋方式。 有時候孩子"歡必霸",成人應該反思:「是不是我們自己在處理孩子哭鬧的時候,常以權威態度想要盡快壓制住孩子或掌控孩子?!」,或者「是不是我們忽略了理解孩子心裏真正的需求感受,只是一味地希望孩子安靜下來?!」   我們總希望孩子學會同理,但我們必須先做到同理孩子,孩子有過被同理的感受,才能真正理解如何去同理別人。 接納孩子的情緒表現,如同成人也應該學會接納自己的情緒,給孩子時間經歷自己的負向情緒,陪伴孩子度過情緒高峰,用理性和耐心緩解孩子的哭鬧行為,孩子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同理,孩子才能學會自我情緒調節管理。   📌 父母可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