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引導孩子面對負向情緒
每到長假或是年節,帶著孩子回老家、或是跟親朋好友一起出遊, 孩子的成長狀況總會成為長輩或親戚們放大關心的話題。 常聽到的話題例如: 「怎麼還沒戒尿布?這麼大了不要包尿布了!羞羞臉」 「讀幼稚園了沒?怎麼還沒去?」 「怎麼這麼瘦?媽媽都沒給妳吃飯吼?!」(一秒惹怒媽媽的對話😑) _ 而孩子們玩在一起難免會發生搶奪玩具等爭執, 或是遇到孩子歡歡鬧脾氣的狀況,這時候可能會出現幾種來自長輩的聲音⋯ 「不可以調皮喔!不然媽媽會打打喔!」 「不聽話的話警察會來抓你喔!」 「不可以跟XX搶玩具,妳是哥哥/姊姊,要懂得分享啊!」 「你怎麼這麼皮,媽媽都沒有在教嗎?!」 _ 進一步開始會出現特別關心的經驗談: 「孩子不聽話要處罰才會乖啦!」 「媽媽要兇一點,小孩才會怕啦!」 _ 這些「關心」,我相信出發點並不是壞的,但是,真正了解孩子的,是每天照顧孩子、與孩子朝夕相處的爸爸媽媽。只有孩子的父母才真正 知道如何處理自己孩子的問題 ,因為 孩子的個性和脾氣只有爸媽們最懂 。 _ 每個孩子有不同的天生氣質,像我大女兒從小就是溫和能溝通的孩子,但小女兒在學步兒的階段經歷了所謂的"兩歲惡魔期",情緒起伏波動大,什麼都要跟姊姊一樣,一有不順心的狀況,情緒反應會很明顯,也甚至會出現肢體攻擊行為。我花了好一段時間引導她學習怎麼應對自己負面的情緒,直到最近我發現了她的成長,更加堅定我的堅持是對的。 _ 我的引導歷程大致如下: 1.鞏固孩子的安全感 孩子出現負向行為,原因其實很簡單,特別是學齡前的孩子。 以佛洛伊德的心理分析論點, 幼兒的攻擊行為是出自於本能需求未能滿足; 發展心理學家艾瑞克森(Erikson)也提到發展危機的論點, 每個年齡層的孩子有不同的發展任務,會出現不同的發展危機 ,父母親的陪伴是非常重要的。 讓孩子知道, 無論如何爸爸媽媽都會愛她 ,雖然我們相對嚴肅了,但愛她的心都是存在的。我小女兒甜甜在發現自己調皮搗蛋做出不當行為的時候,會建立起一份防備心,這時候如果我嚴厲糾正,其實會讓她更加反抗。於是我往往選擇擁抱她,告訴她媽媽看到她需要陪伴和幫助,而我會陪著她。 通常 釋 出第一步的愛,孩子的情緒就能有第一層的緩和 。 _ 2.明確釐清孩子的情緒 四歲前的孩子,其實對於情緒感受懵懵懂懂,孩子其實是很直覺的,無法立刻...